周周
交互建立在有效交流的基礎之上,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言。文案看上去可能并非頭等大事(尤其當你擁有一支內容策劃和文案編輯團隊時),但你必須明白,文案寫作是受到整體設計的影響,同時影響了整體設計的。試想,如果視覺設計師在標題位置只留了夠寫兩個字的空間,那么整個頁面的流暢性勢必無法保證。
用心設計
從移動端興起,主流設計風格定型,再到Uber、Vine等現象級APP的崛起,移動端的APP設計直到現在才漸入佳境。促成這一切的影響因素很 多,比如社會發展趨勢的變化、共享經濟的大熱、新技術的積累,等等等等。這些事物的出現需要時間積累,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應用到現在才火起來。
同樣的,今年我們要關注的是定型了的巨屏手機和逐漸沉淀下來的可穿戴設備。
隨著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移動端應用的增加,用戶在這些東西上的所耗費的精神和腦力也越來越多。查看郵件、預訂酒店、叫外賣都有賴于各種應用,而諸 如Airbnb和GrubHub這樣的優質應用則大幅度減少了用戶在無關細節上的精力耗散,可以更好地處理其他的任務,專注于更有價值的事情。用戶所面對 的任務越多,那些真正能夠便捷運用且迎合用戶需求的APP所體現的價值就越明顯。
規范的命名方式可以提高客戶端程序員的開發效率和團隊協作。個人覺得標識符命名原則:盡可能的用最少的字符而又能完整的表達標識符的含義。
切圖命名英文縮寫三個原則:
1 較短的單詞可通過去掉“元音”形成縮寫
2 較長的單詞可取單詞的頭幾個字母形成縮寫
3 此外還有一些約定成俗的英文單詞縮寫.
從移動端興起,主流設計風格定型,再到Uber、Vine等現象級APP的崛起,移動端的APP設計直到現在才漸入佳境。促成這一切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社會發展趨勢的變化、共享經濟的大熱、新技術的積累,等等等等。這些事物的出現需要時間積累,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應用到現在才火起來。
次授權申請的成功與否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充分地展示產品價值以留住用戶,在這個看似不起眼但幾乎是一擊決定勝敗的環節里,我們需要慎之又慎,對于任何優化方案,都要把各種可能性考慮進去。今天分享一個引導流程的實戰思考,轉化率數據證明,這篇文章很值錢。
我們的Hopper應用,每天會分析海量的機票價格,并能準確的預測價格的變化趨勢,告訴用戶何時購票最為劃算。
Hopper可以非常的進行價格預測并告訴你應該購票還是繼續等待。在等待過程中,你可以使用“觀望”功能,此時app會持續觀望你所關注的航班,直到價格進入“低價”范圍,便向你推送建議購買的通知。
現在無論是手機端還是PC端都有越來越多的H5頁面,他們的內容都會做的十分豐富,于是需要加載的東西就會很多。但是用戶或許會網速慢或硬件卡,可能會遇到需要加載的情況,而沒有耐心的人,就會因為不斷的加載而放棄瀏覽直接關閉。
于是添加一個Loading的畫面,就可以大大緩解了等待的無聊,讓用戶知道目前加載的狀態,以及使用戶關注在Loading畫面的本身上,讓他們會把等待看成一件美好的事,那么我們來探尋一些有趣的Loading畫面吧。
自PC時代(包括智能手機、電視機)以來,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中含有各種各樣的控件元素以及操作規范。也正因為界面元素和操作的不同使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系統特征。不同的可穿戴計算設備也同樣有著不一樣的系統特性,比如安卓手表和蘋果手表之間的系統差異性。
兩個操作系統界面都會包含豐富但又隱性的操作層次/方式。比如有些功能操作需要手勢激活、或語音命令調起、又或者通過硬件實體按鍵操作等。在實際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很難準確無誤地記清楚所有這些隱形不可見的且不同的操作方式。
當談及用戶體驗相關的文檔之時,線框圖和原型相關的文檔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戶體驗所涵蓋的范疇不止于此,它們也僅僅只是個開始。實際上,我們發現還有四份文檔也是日常用戶體驗設計中極其實用的文檔。這四種文檔的誕生,是為了幫設計人員更容易了解用戶,更方便作出爭取的設計決策,打造優秀的設計和成功的產品。
不妨先將注意力集中在產品初次體驗流程當中的空狀態上,因為這個環節相對特殊,某種程度上屬于用戶引導機制的一部分。在這個場景下,空狀態界面應該實現以下幾點目標:
1. 用戶教育與產品說明
最近國內O2O市場火熱,辦公室內叫外賣的氛圍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大家經常使用的外賣app有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外賣。
今天來看看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外賣的購物車設計。
像淘寶、天貓、京東等購物平臺一般在一級界面就有購物車入口,而餓了么、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在一級界面都沒有購物車入口。
這是因為兩類產品的購物車的使用場景還是有所區別的: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gerard.com.cn